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是一种天气现象,是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冰块或冰疙瘩,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以上,形状多数为球形。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与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华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冰雹大多出现在冷暖空气交汇激烈的公历2~5月份,也可能在盛夏强烈而持久的雷暴中降落。 冰雹也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枝叶、茎干和果实产生损伤,造成作物减产或歉收。除此之外,冰雹出现时常伴有强风及剧烈的降温,还产生雷电现象,从而带来各种危害,例如建筑物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冰雹既有凝固又有凝华。
自對流雲層中落下的球狀或不規則冰塊,小若黃豆,大如棒球。多發生於晚春或初夏,並常伴隨雷雨而至。強烈的雹暴,往往對農作物、人、畜、建築物等造成傷害。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