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拨鼠(学名:Marmota monax),又名旱獭,是松鼠科旱獭属大型啮齿动物,土拨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 土拨鼠体型粗大肥壮,颈粗吻阔,四肢粗短,利爪坚硬且前爪发达,两眼为圆形,骨脊高起,身体各部肌腱发达有力。体毛短而粗。被毛多为棕、黄、灰色。适于掘土,松尾短扁。是陆生和穴居的草食性、冬眠性野生动物,多在晴天、午前活动,阴天或雨天气候变化时很少外出。主要以草类的叶、茎、根及种子等为食,国内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等地。主要栖息于平原、山地的各种草原和高山草甸。
即旱獭。《本草纲目·兽三·土拨鼠》﹝集解﹞引 唐 陈藏器 曰:“土拨鼠,生西番山泽间,穴土为窠。形如獭。夷人掘取食之。” 明 胡侍 《真珠船·毗狸》:“塔剌不花,一名土拨鼠,味甘无毒,煮食之,宜人。生山后草泽中,北人掘取以食,虽肥,煮则无油,汤无味。”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沉思和凝视》:“带着浑身的疲惫,队长 杨老二 回到那几间土拨鼠的洞窟一般的泥屋里去。”
動物名。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嚙齒目松鼠科。體細長肥大強壯,尾扁平生長毛。腦大,耳殼短,有頰囊。皮膚深灰,腹色較淺,性習晝行,前肢力大,可挖洞穴。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