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煴形容烟气、烟云弥漫的样子;气或光混合动荡的样子。
亦作“烟熅”。1.元气。天地未分时混沌之气。《文选·班固<东都赋>》:“降烟煴,调元气。” 张铣 注:“烟煴,即元气也。” 晋 陆机 《白云赋》:“攄神景於八幽,合洪化乎烟煴。”《南齐书·乐志》:“驾六气,乘烟煴。”《云笈七籤》卷三一:“此灵并是结气之玄宗,成体之具神,连道云雾,带生烟煴。”
(2).阴阳二气和合貌。《文选·班固<典引>》:“太极之原,两仪始分,烟烟煴煴,有沉有奥,有浮有清,沉浮交错,庶类混成。” 蔡邕 注:“烟烟煴煴,阴阳和一相扶貌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天地烟煴,百卉含葩。”旧注:“烟煴,和貌。” 李善 注:“《周易》曰:‘天地烟煴,万物化醇。’”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肇自初创,二仪烟煴;粤有生民, 伏羲 始君。”
(3).云烟弥漫貌。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镜朱尘之炤烂,袭青气之烟煴。” 唐 李峤 《云》诗:“烟煴万年树,掩映三秋月。”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