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是立春的节气习俗,指的是立春日吃春饼、春卷、五辛盘、萝卜等节令食品。 咬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古时候的五辛盘调味品,由葱、蒜、椒、姜、芥等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一则“辛”取“新”义,意为迎新;二则此五种食物,有发散功效,可以发散疏通五脏之气,发散解表,杀菌驱寒,可以预防感冒等病毒、细菌感染和一些随春而至的传染性疾病,有益保健。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咬春的习俗起源于唐朝。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便用面皮包着五彩缤纷的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五谷丰登,并将它互相赠送,取欢喜迎春、祈盼丰收之意。老北京吃春饼最讲究,一定要卷成筒,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头有尾”。
旧时北方 京 津 等地立春日有吃春饼和生萝卜的习俗,称为“咬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 清 吴伟业 《琵琶行》诗:“穿宫近侍拜长秋,咬春燕九陪游燕。”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是日(立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 马南邨 《燕山夜话·今年的春天》:“有的人家每个人还要咬一口生梦卜,叫做‘咬春’,以预防疾病。”
北京立春日食生蘿蔔的習俗。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