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魉,汉语成语,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例句有“那些魑魅魍魉,在光天化日之下终于出现了原形。” 该成语为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宣公三年》:“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其相关近义词有妖魔鬼怪、牛鬼蛇神、衣冠禽兽,反义词有志士仁人。
害人的鬼怪的统称。《文选·张衡<西京赋>》:“魑魅魍魎,莫能逢旃。” 李善 注:“《説文》曰:‘螭,山神,兽形。’‘魅,怪物。’魍魎,水神。”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僧晏通》:“虽风雨露雪,其操不易,虽魑魅魍魎,其心不摇。” 明 徐渭 《刘公去思碑》:“即有魑魅魍魎,亦夔夔睢睢,毕露而不可逃。”亦作“ 魑魅罔两 ”。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余此物名为匕首,其利难儔,水断虬龙,陆斩虎兕,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八)》:“以前虽无成例,却是留给后来的宝贝,其功用与铸了魑魅罔两的形状的禹鼎相同。”
原为古代传说中的鬼怪。指各种各样的坏人。魑魅魍魉是成语。
魑魅,山中精怪。魍魎,水中怪物。魑魅魍魎指傳說中的鬼怪。後亦用以比喻各種各樣的壞人。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