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肘后备急方》。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气虚者多见肺脾虚损,症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作气短,自汗心烦,治用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多见心肝虚损,症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干血痨。
(1).空虚、毁坏。《三国志·吴志·周鲂传》:“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 江 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姦耳。”
(2).中医病证名。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或病后失调等,所引起的阴阳、气血、脏腑虚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上·虚损》:“虚损,有气虚,血虚,精虚,五臟虚,虚热,虚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却病》:“如一方十药,治风者有之,治食者有之,治劳伤虚损者亦有之。”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