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炉,简称“宣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因为用黄铜铸造器物,从明宣德开始,因此,宣德炉由此得名。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宣德炉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其直径8至12厘米的炉最常见,属于小号;直径15厘米左右的炉是中号;而直径大于20厘米的炉是大号。其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内腔亦有欣赏和断代价值,反映了匠心和时代的审美情趣。
明 朝 宣德 年间铸造的铜质香炉。省称“宣炉”。由于铜经过精炼,又加进一些金银等贵重金属,色泽极为美观,成为 明 代一种著名的美术工艺品。炉,也写作“鑪”。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隍庙市》:“后人评宣炉色五等:栗色、茄皮色、棠梨色、褐色,而藏经纸色为最。”《颜氏家藏尺牍·程处士邃》:“宣鑪所重别真伪。美式非所急。世之罕物,岂能求全?”《恨海》第九回:“ 鹤亭 见他两天不回,有点疑心,到书房里一看,桌上放着一个心爱的宣德炉没了。”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尼姑待他们走后,定了神来捡点,龙牌固然已经碎在地上了,而且又不见了 观音娘娘 座前的一个宣德炉。”
明朝宣德年間所製的銅鑪。以蠟茶、鏒金二色為佳,很受賞古玩者珍惜。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