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会最早称香会,因解放后破出迷信,改香会为花会,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活动。在春节等节日进行的各种游艺活动的统称。源于元代佛教的“行像大会”。流行于北京等地区,一年四季者有活动,属于汉族民间传统自娱性的群众文艺组织。旧时花会献艺的场所主要是“三山”“五顶”。“三山”既平谷的丫髻山、门头沟的妙峰山、石景山的天台山。“五顶”既京城五座比较闻名的娘娘庙:东直门外的称东顶、海淀蓝靛厂的称西顶、永外大红门的称南顶、安定门外的称北顶、丰台草桥的称中顶。其形式多样,城乡皆有,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1).旧时流行于东南沿海的一种du*博。预赌者从三十四个古人名中猜一个,中者可赢三十倍于赌注的钱。 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十二:“ 黄巖县 中盛行花会,花会者书三十四古人名,任取一名,纳之筒中……於三十四人名中自认一名,各注钱数投入柜中,谓之纳花会。所认之名,适合筒中之名,则筒官如其所注钱数加三十倍以酬之。” 丁玲 《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她给了他许多钞票,都是十元一张的,有一部分是客人给她的,有一部分是打花会赢的。”
(2). 四川 成都 一带每年春季举行的物资交流大会。会上各地的土特产集中展览交易,同时演出民间戏曲、表演民间武术等。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那是 成都 办花会的时候……那是一种博览会的性质。” 沙汀 《防空》:“但是趁着几个昏虫大赶花会的时候,却又并不打个招呼……跑回县里去了。”
一種民間歌舞活動。流行於河北省各地,多在春節、元宵節舉行。有高蹺、扇鼓、獅子、旱船等數十種歌舞形式。所用歌曲多為當地小調,或戲曲曲調。
一種賭博方式。盛行於廣東、上海等處。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