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原名兴化戏、兴化杂剧,是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 莆仙戏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莆仙戏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十音八乐、佛曲法曲、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用方言演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莆仙戏属兴化腔,以“南北曲”和古曲为主体,吸收道释曲、里巷歌谣、民歌小曲等融合而成,莆仙戏保存传统剧目五千多个,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南戏的艺术风貌,保留着中国戏曲初期的表演形态。 2006年5月20日,莆仙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3。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莆田市艺术研究所获得“莆仙戏”保护单位资格。
流行於今福建省莆田、仙遊一帶的劇種。常用曲牌二百多個,分大題、小題二種。劇目幾乎保存了宋、元南戲的全部劇目,亦有源自民歌、佛曲等曲調。樂隊只有司鼓、司鑼、司吹三人,樂器有小嗩吶、笛管、大嗩吶、笛子、二胡、大三弦等。因舊屬興化府,故亦稱為「興化戲」。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