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汉语成语,原本是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节都能看得清楚透彻,后多用来形容人能够洞察事理。比喻极细微的事物或现象。例句有“任他有偷天换日的本事,也难逃警方明察秋毫的法眼”。 该成语出自战国时期邹国孟轲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动宾式结构;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相关近义词有洞若观火、知己知彼、火眼金睛等,反义词有鼠目寸光、浮光掠影、愚昧无知等。 成语"明察秋毫"中的"秋毫"是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明察秋毫是成语。
目光敏銳,觀察入微,可看見秋天鳥獸新長的毫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比喻能洞察一切,看出極細微的地方。三俠五義.第四十二回:「不想相爺神目如電,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也不敢隱瞞。」
反义词: 鼠目寸光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