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25年-220年),又称后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195年,与西汉合称汉朝。东汉建国后经济发展,人口达到5500万。 东汉的疆域和西汉基本相同,只是在少数地区有变化:如在西南夷地区,哀牢国被纳入了版图,设置了永昌郡;在西域地区,乌孙国脱离了控制;在东北地区,高句丽建国,汉朝在朝鲜半岛的势力逐渐退出。 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hào)城,后定都于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公元36年,统一了两汉之交的割据势力,基本完成了统一。汉明帝刘庄时期,击败匈奴,并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东汉前期,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后期发生了戚宦之争,朝政黑暗。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名存实亡。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献帝刘协迁都长安,自此朝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死后,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东汉历代皇帝有:刘秀、刘庄、刘炟(dá)、刘肇、刘隆、刘祜(hù)、刘懿、刘保、刘炳、刘缵(zuǎn)、刘志、刘宏、刘辩、刘协。 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 东汉十三州分别是:冀州、并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司隶、荆州、益州、扬州、交州、徐州、凉州。
朝代名。自 汉 光武帝 刘秀 建武 元年(公元25年)起至 汉 献帝 刘协 延康 元年(公元220年)止,共历十二帝。因所都 洛阳 ,在 汉 旧都 长安 (今 陕西 西安市 )之东,故称 东汉 ,也称 后汉 。
朝代名。(西元25~220)?光武帝至獻帝都於洛陽,因洛陽在西漢首都長安的東邊,故稱為「東漢」。又因建於劉邦所建的西漢之後,並承續其國脈,故亦稱為「後漢」。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