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为中国儒家祭祀的对象,多设一天地君亲师牌位或条幅供奉于中堂。为古代祭天地、祭祖、祭圣贤等民间祭祀的综合,也是传统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的价值观念取向。 天地君亲师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更在民间广为流行。祭天地源于自然崇拜,中国古代以天为至高神,主宰一切,以地配天,化育万物,祭天地有顺服天意,感谢造化之意。祭祀君王源于君权神授观念。由于在封建社会君王是国家的象征,故祭祀君王也有祈求国泰民安之意。祭亲也就是祭祖,由原始的祖先崇拜发展而来 。天地君亲师是传统社会中伦理道德合法性和合理依据,由于深入人心,对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有“天地君亲师”的神位,其中的“师”就是教师,三纲五常,是传统文化天地君亲师,是传统文化在我国古代,诸子百家争鸣,文化不是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观念,他的启蒙教育就是家塾中完成,这个家塾依然是十分传统的样子,正中有一个很大的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自此之后,天地君亲师这几个字便成为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一种传统信仰和文化观念。
君,皇上;亲,双亲。旧时教育子弟,供一木牌,上写此五字,表示此五者依次为人生最须尊崇、服从者。 吴虞 《读荀子书后》:“其《礼论篇》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此实吾国‘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之所由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我家的正屋的中央,供着一块牌位,用金字写着必须绝对尊敬和服从的五位:‘天地君亲师’。”
儒家五種至尊的倫常。即天、地、國君、雙親、老師。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