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帝制或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汉武帝时,于南军新设“建章营骑”、“期门骑”两支天子侍卫禁兵;隋朝的禁军有十二卫。因时代、文化与地域的不同,有其他异名同义的名称,如禁卫、亲卫、近卫、御林军等不同称呼。在封建时代式微后,这些名称往往成为军事荣誉称号,授予建立特殊功绩的部队。进入现代后,除某些君主立宪国家仍保有正统禁军外,名义上不由君王统治的国家,如共和国,与之性质相近的军队为“宪兵”或保安部队。
(1).帝王宫中御用的武器。《汉书·佞幸传·董贤》:“下至 贤 家僮僕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寳。” 汉 张衡 《西京赋》:“武库禁兵,设在兰錡。”
(2).犹禁军。 三国 魏 曹植 《东征赋》序:“ 建安 十九年,王师东征 吴 寇,余典禁兵卫宫省。”《宋书·天文志四》:“ 索头 攻略 青 、 冀 、 兖 三州,禁兵大出。” 宋 欧阳修 《原弊》:“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僱人荷之。”《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宫墙下站满了手持戟戈的禁兵。”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