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汉语成语,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例句有“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该成语出自唐代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该成语近义词有破釜沉舟;反义词有犹豫不决。
一不做,二不休是成语。
既然已經做了,就索性做到底。本作「第一莫作,第二莫休」。語出唐.趙元一.奉天錄.卷四。唐代張光晟隨朱泚叛亂,敗後,光晟殺朱泚,向前來征討之李晟投降,仍難逃死罪。受刑前云:「傳語後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意思是要就不要叛變,既已叛變,索性幹到底。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誰知惡人手辣心硬,一不做,二不休,叫得先打後商量,……也必了人性命,然後動手的。」野叟曝言.第一○○回:「這事情弄大了!一不做,二不休,如今須得韋大哥為主,打開倉庫,招兵買馬,放出獄囚。」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