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衣,读音为zào yī,汉语词语,意为黑衣,秦汉时官员所着,后降为下级官吏的服装,借指下吏,例句有“大门忽然间被推开,几十名皂衣大汉簇拥着石应诏昂然而入”。 相关句子有“阶右有吆喝声,皂役二人着红帽皂衣”,出自郭沫若《南冠草》。
亦作“皁衣”。1.黑衣。 秦 汉 时官员所着,后降为下级官吏的服装。《汉书·萧望之传》:“ 敞 备皁衣二十餘年,尝闻罪人赎矣,未闻盗贼起也。”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虽有五时服,至朝皆著皁衣。”《旧唐书·封常清传》:“ 仙芝 令 常清 监巡左右厢军, 常清 衣皂衣以从事。” 宋 刘攽 《和王正仲熙宁郊祀》:“多士参鸣玉,微生厕皁衣。”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阶右有吆喝声,皂役二人着红帽皂衣。”
(2).借指下吏。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妃周氏行状》:“玉食之门,寧皁衣所述。”《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年十二,於内省见狱官将议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