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众生,汉语成语,佛教中指广施法力,使众人脱离苦海,得到解脱。例句有“佛家以大慈大悲为本,普渡众生”。 该成语出自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丈六金身,能变能化,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动宾式结构。作谓语、定语。是中性词。 相关句子有孙犁《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也不是惩恶劝善”。反义词有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乘人之危等。近义词有救苦救难、博施济众。
同“普度眾生”。 洪深 《贫民惨剧》第五幕:“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观世音菩萨 。”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所谓文学上的人道主义,当然不是庸俗的普渡众生,也不是惩恶劝善。”
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佛教语。普遍引渡所有的人,使他们脱离苦海,登上彼岸。普渡众生是成语。
佛教用語。指以一種廣大、無分別的慈悲心,引導一切眾生超越煩惱的生死流,到達解脫境界。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