饸饹面(hé le miàn)别名合罗面、和捞面、床子面,始于4700年前的(平凉)崆峒山、与道家养生有一定渊源,是中国传统的面食之一,具有口感爽滑、制作简单的特点。 其制作方法是把称量好的増筋剂直接撒在面粉中并加盐,适当混合均匀,和好的面团放置醒发30分钟,挤压成条后煮三分钟,浇上喜爱的卤汁即可。 传统的饸饹面主要是以荞麦面、高粱面、红薯面等杂粮为主制作而成,而今饸饹面大都是采用小麦面粉制作。 2018年8月,饸饹面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即饸饹。北方一种杂粮面食。用荞麦面或高粱面轧成的长条,煮着吃。 元 王祯 《农书》卷七:“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殻,磨而为麪……或作汤饼,谓之河漏,滑细如粉,亚於麦麪,风俗所尚,供为常食。”
一種北方麵食。將和好的麵團從底部有漏孔的床子擠壓過去,軋成條狀,直接落入鍋中煮食。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