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属于中国北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文学。是从变文和教坊大曲、杂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诸宫调以说唱为主,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诸宫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它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据宋王灼《碧鸡漫志》卷而载:“熙丰、元祐间······泽州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宋 、 金 、 元 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起源于 北宋 。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杂以说白,以说唱长篇故事。现存作品只有全本的 金 董解元 作《西厢记》和两个残本 金 无名氏作《刘知远》的残篇, 元 王伯成 作《天宝遗事》的残篇。参阅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二。
一種古詞曲。敷演故事,略如彈詞,盛於宋、金間,屬於說唱文學。因由許多宮調不同的曲牌所聯綴成篇,故稱為「諸宮調」。如董解元的西廂記。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