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读音wala、瓦那,异于瓦刺waci。蒙古语:ᠣᠢᠷᠠᠳ,西里尔字母:Ойрад;卫拉特语:Өөрд)是西部蒙古族,元朝称斡亦剌惕、明朝称瓦剌(Wǎlà/Wǎlā)、清朝称卫拉特、漠西蒙古等,意即居大漠(戈壁沙漠)以西。 关系:厄鲁特(蒙古语:ᠥᠭᠡᠯᠡᠳ,西里尔字母:Өөлд)本是瓦剌的一部(厄鲁特蒙古),但在清朝文献中也用来泛指瓦剌。历史上蒙古民族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古代两分为“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斡亦剌惕、不里牙惕)。到后来为东部蒙古(中央蒙古)和西部蒙古(以瓦剌为主)。“瓦剌”的意思是“草原之民”或“邻近者”。瓦剌分为四大部:绰罗斯(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另有辉特等小部。
清 代对西部 蒙古 各部的总称。“卫拉特”乃蒙语音译,为部落之意。 元 代称斡亦剌, 明 称瓦剌, 清 曰厄鲁特,也称额尔特、卫拉特。后分裂为四部: 和硕特 、 准噶尔 、 杜尔伯特 、 土尔扈特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準 ( 準噶尔 )夷之先,故有四卫拉特,华言四部落也。”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