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书上看,赵构这人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人品也不怎么地,但却像他的老祖宗赵匡胤、赵光义一样非常有心计,在政治上非常善于乔装打扮自己,就像现代有些歌星、影星一样,虽然演技平平,但却很会包装自己,炒作自己。如果说,历史上康王出使金营为人质的故事是对赵构的蓄意美化的话,那么,下面这则“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则无疑是对赵构的蓄意神化。关于“泥马渡康王”的传说,一直说法不一,搜索正史和野史,我们会发现有这么几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说的是,由于赵构在金营为人质时表现得智勇双全,以致使金将完颜宗望一度怀疑他是宋朝派来的某位将门之子,而非真的亲王,因而便将他遣送回宋朝,而让宋朝重新派一位真亲王来替换。如此一来,赵构便侥幸离开金营,逃脱虎口。据《大宋宣和遗事》所述,赵构这边刚刚离开金营,那边,完颜宗望便打听到赵构原来真是徽宗第九子,并非冒名顶替。因为觉得赵构在金营各方面表现都很“优异”,可谓文武兼备,且胆略过人,今日放虎归山,它日必成后患,这使完颜宗望后悔不迭,于是赶忙遣精骑火速追赶赵构。却说赵构离开金营后,许是害怕金人会变卦,一路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待赶了一夜一日路程后,这天傍晚时分,忽然来到一条大河旁边,见天色已晚,前面又有大河阻隔,寻不到渡船,赵构想想,便走到河边一座有些破败的崔府君庙里决定在这里暂歇一宿。由于一路辛苦劳碌,赵构进庙后“不觉困倦,依阶砌假寐”,还才“假寐”了一会儿,就听到庙内忽然有人大声呼唤说:“康王速起上马,追兵很快就要到了!”赵构大吃一惊,睁开眼睛,发觉马不见了,慌忙说:“没有马,可怎么办?”这时就听那人说:“马已经备好了,请大王快马加鞭,赶快跑吧!”在匆忙中赵构骑上那人为他备好的马,疾速加鞭,飞马奔逃,来到河边,回首见追兵已近,哪还顾得许多,只管纵马扬鞭,催马过河。在河堤上,望着滔滔河水,那马狂嘶一声,奋然跃入激流之中,然后撒开四蹄,竟然如履平地一般在河面上飞奔起来。可是,等过了河,由此甩开追兵,化险为夷后,那马却突然“僵立不进”,赵构觉得奇怪,便下马看看究竟,仔细一看,发觉这马原来竟是“崔府君泥马也”。第二个版本则说“泥马渡康王”是在南宋初年,当时赵构已经即位,朝廷已迁到扬州。金人得知赵构重建赵氏政权,马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南侵,目的当然是要趁赵构立足未稳,将其一举消灭。一天,由于事先没有得到情报,当忽然听到金军前锋即将攻到扬州城下时,赵构吓得连夜仓皇南逃。在逃到长江岸边时,由于后有金兵追赶,前有天堑阻隔,无可奈何,赵构只好跑到江边的一座神祠内想暂时藏匿一下。谁知,刚走进祠内,就发现祠中一匹泥塑的马在月光下忽然动了起来,赵构大喜过望,立即乘骑此马渡过长江,马不停蹄,一口气逃到了杭州。第三个版本说是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有一次, 赵构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危难时刻,忠臣之子李马(一说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使他化险为夷,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佑神助,便捏造出了上述所谓“泥马渡康王”的故事。由于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他便恩将仇报,将李马药哑,不久又将其杀害!
相传 靖康 之变, 康王 ( 高宗 赵构 )质于 金 ,与 金 太子同射。 康王 三矢俱中, 金 人以为此必拣选宗室之长于武艺者冒名为之,留之无益,遣还。 康王 得脱,奔窜疲困,假寐于 崔府君庙 中,梦神人曰:“ 金 人追及,速去之。已备马于门首。” 康王 惊觉,马已在侧,跃马南驰。既渡河而马不复动,下视之,则泥马也。见 宋 辛弃疾 《南渡录》。 高宗 泥马渡 江 , 宋 元 以来争传乐道,文人笔记颇多记载,而行迹、地方时有抵牾不同。《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康王 泥马渡 江 ,弃了 汴京 ,偏安一隅,改元 建炎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直至二帝蒙尘, 高宗 泥马渡 江 ,偏安一隅,天下分为南北,方得休息。”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高宗泥马渡江之讹》:“ 宋高宗 初至 杭州 ,即命立 崔府君庙 ,以示灵异,於是精忠小説遂有泥马渡 江 之説。”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