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尊称朱子,又称阳先生、朱文公。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南宋徽州婺源县(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文学家。 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18岁,在乡试中考取贡生。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举,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准勅赐同进士出身。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即位,诏求臣民意见。朱熹应诏上封事,力陈反和主战、反佛崇儒的主张,详陈讲学明理、定计恢复、任贤修政的意见。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一札论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之学,反对老、佛异端之学;十一月,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朱熹辞职不就,请祠归崇安。庆元六年(1200年)入春以后,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朱熹生命垂危。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在“庆元党禁”运动中去世。同年十一月,朱熹葬于建阳县黄坑大林谷。 朱熹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和礼教史上,影响很大,前推孔子,后推朱熹。朱熹的思想远播海外,深刻地影响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的传统文化。他一生共留下了126种400多卷著作,其内容涉及经、史、子、集诸部,范围广阔,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是巨大的思想宝库。此外,他还写下3000多首诗词流传后世。最著名的有《春日》《观书有感》等。
对 宋 朱熹 的尊称。 明 饶信 《重刊<晦庵先生文集>序》:“ 宋 大儒续 孟 氏之絶,而 朱子 会其全。”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朱子 表章 周子 、二 程子 、 张子 ,以为上接 孔 孟 之传。” 范寿康 《<朱子及其哲学>序言》:“ 朱子 乃是 宋 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