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小行星编号:134340 Pluto,天文符号为♇,Unicode编码:U+2647),是柯伊伯带中的矮行星,是被发现的第一颗柯伊伯带天体、第一颗类冥天体,是太阳系内已知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是直接围绕太阳运转的第十大天体。其轨道周期为248地球年,自转周期约为6.39地球日;直径为2372公里,周长约为7647公里。 1930年,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1992年后,在柯伊伯带发现的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若的天体开始挑战其行星地位。2005年,发现的阋神星质量比冥王星质量多出27%,国际天文联合会(IAU)因此于2006年正式定义行星概念,并将冥王星排除出行星行列,重新划为矮行星(类冥天体)。 在直接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中,冥王星体积排名第9,质量排名第10。冥王星是体积最大的海外天体,其质量仅次阋神星,相对较小,仅有月球质量的1/6、月球体积的1/3,相当于地球质量的0.2%。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其轨道离心率及倾角较高,近日点为30天文单位(44亿公里),远日点为49天文单位(74亿公里)。冥王星因此周期性进入海王星轨道内侧。冥王星有五颗已知的卫星,轨道由内到外为冥卫一(最大的卫星,直径略大于冥王星的一半)、冥卫五、冥卫二、冥卫四、冥卫三。其表面的颜色包括炭黑色、深橙色、白色。 冥王星表面的温度约为零下230摄氏度。
星名。太陽系九大行星中的第九顆星,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五十九億公里,有一顆衛星。公轉週期二百四十七點七年,自轉週期約六點三九日,赤道半徑約一千五百五十公里。體積約為地球的四分之一,可能是由甲烷及冰所形成,也可能存有甲烷形成的稀薄大氣。整個星球為冰層所覆蓋。夏龍衛星約有半個冥王星大,距離冥王星只有一萬七千公里。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