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谛,读音zhēn dì,汉语词语,原为佛教语,与俗谛合称为“二谛”。亦泛指最真实的意义或道理。例句有“只有认真的去爱才能体会爱的真谛”。 相关古文有“真谛成知别,迷心尚有云。”出自唐朝元稹的《大云寺》,近义词有妙谛、真义、真理,反义词有隐晦。
真實的意義。
人名。南朝梁陳間高僧,本是西天竺優襌尼國人,應梁武帝的邀請,在大同元年(西元 546年)?到達中國,後在廣州刺史歐陽頠父子的支持下專心譯經,譯有大乘唯識論一卷、攝大乘論三卷、中邊分別論二卷、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等,其中尤以攝大乘論影響最大,是南朝攝論學的依據,也是較有系統的介紹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國的譯經家。
佛教用語。二諦之一。意為最究竟的真實。但佛教四派對此有不同的定義:一、毗婆沙宗說,事物雖已破滅或經理智分析後,心識依舊認為它是存在的,是為真諦;二、經部說,不待概念的賦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經得起理智觀察的事物,是為真諦;三、唯識宗說,觀察實質的智慧所能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四、中觀宗說,在經驗世界中主客二元對立的狀態已經不存在,在這狀況下,直接現量所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也就是空性。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