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越国宰相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楚国判了死刑,决定秋后处决,范蠡闻讯,急忙准备了千两黄金和一封书信,叫小儿子到楚国请他的结拜兄长——楚国宰相帮忙。大儿子听到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就问父亲这么重要的事,为什么不让他去。范蠡对他说:"如果派你去,你二弟必死无疑;只须小弟去了才能救活你二弟。"大儿子一听更不服气了:"同样有礼物,有书信,为什么我就办不成?"范蠡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去,临行嘱咐他无论事情能否办成,礼物千万都不要带回来。
了解儿子的无过于父亲。《管子·大匡》:“ 鲍叔 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韩非子·十过》:“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小官保举的这两个孩儿,清忠廉干……岂不闻‘知子莫若父’,他两个去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知子莫若父’,他没有志气。”
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知子莫若父是成语。
能了解、深知兒子的,莫過於他的父親。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