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dǐ)报,又称“邸抄”,是古代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一直发行,从未中断。唐朝时的邸报是由邸务留后使负责传发。到宋代,已有“朝报”“邸抄”等叫法。明末时期,活字印刷术开始用于《邸报》印刷。到了清代末期,《邸报》之外又有了《京报》。 邸报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报纸”。大英图书馆藏有一“敦煌进奏院状”残页,为唐代邸报,1907年由斯坦因从莫高窟带走,运往伦敦,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邸报实物。
亦作“ 邸钞 ”。即邸报。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春来閲邸抄,知去年十一月, 缅 夷内变,导虏入 缅 ,致我 永历皇帝 蒙尘。” 清 洪昇 《长生殿·侦报》:“[外:]呀,他要诛君侧之奸,非反而何?且住, 杨相 这本怎么不见邸抄?”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议处、察议之諭不絶於邸钞。”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四七章:“我刚才一面看一面想起来 崇祯 九年春天在一份邸抄中看到兵科给事中 常自裕 的一封奏疏。”
官府發行的報章。專載政治新聞和人事動態。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