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桓,鲁国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贵族,是鲁桓公之子仲父、叔牙、季友的后代。他们是负责国家政治事务的卿大夫,也是有着公族权利的一分子,同时掌握政权与族权。 三桓长期活跃于春秋中后期的鲁国政坛,左右鲁国政局,他们先后两次瓜分公室,一是鲁襄公十一年的“三分公室”,一是鲁昭公五年的“四分公室”,都是春秋鲁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在鲁国发展道路上出现“政在三桓”的现象,对鲁国影响深远。“三桓”势力的崛起与专权,在鲁国形成了世卿政治的局面。
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 ( 仲孙 )、 叔孙 、 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 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 清 钱谦益 《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因皆為桓公之後,故稱為「三桓」。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