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门 ( 古文中写作“闇门”) 是在长城、堡寨等各类防御性墙体上设置的用于沟通两侧的小型通道,与普通“城门”或“关隘”相区别。自五代时期已有暗门记载,普遍应用于各地、各类城堡或边墙,《新五代史·梁臣传·葛从周》中记载:“ 从周至军,益闭垒不出,而凿三闇门以待。晋兵攻之,从周以精兵自闇门出击,败晋王兵。” 现有研究有《蓟镇暗门考实 —分布、形制、功能》等。
(1).古代凿于城壁的秘密出入口,以备出兵袭敌。 明 茅元仪 《武备志·暗门图考》:“暗门更於兵出入便处,潜凿城为门,外存尺餘勿透,以备出兵袭敌,其制高七尺、阔六尺,内施排沙,柱上施横木,搭头下施门,门闔,常俟敌开出。”
(2).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新民晚报》1986.5.18:“此外,衣服的门还有明门、暗门之分……‘暗门’是指衣面不露钮扣的门襟。”参见“ 暗门襟 ”。
隱蔽、不易發現的門。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